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办学特色之路,推行以“开展两项调整”、“探索三个模式”、“提供三项服务”、“健全三个机制”为内涵的“2333就业工程”,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了96%,2010届毕业生三月份签约率达到了84.23%,呈现出毕业生就业签约早、质量高的良好局面。
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机遇,促进就业工作良性发展,是学院近年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是调整招生专业布局。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急需,学院率先开办了4个高速铁路专业和2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连年调整专业方向,2007年从33个专业中,筛选了19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纳入当年招生;2008年再次增加了2个高速铁路专业;2009年融合特有专业和相关专业,调整设立了运输与管理工程系、机车车辆工程系、铁道信号与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加强特有专业与通用专业的融合互补。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为学生就业找到了活水不断的源头。
二是调整学生专业分布。2007年学院轨道类专业学生规模40%左右,针对轨道交通企业的旺盛需求,2008年轨道专业学生扩大到了70%;今年继续加大社会紧缺的电子、机电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开了城际铁路和城市地铁急需的供用电专业,开办了社会急需的助产专业。这些措施均衡推进了各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成了学生多渠道就业的旺盛局面。
近年来,学院主动前移服务关口,依据不同企业的需要,探索了新的就业订单模式:
一是“铁路组合订单模式”。2007年以来,全国18个铁路局纷纷在学院组建订单班。2008年武汉铁路局连续下达08、09、10届毕业生“千人订单”,实行“2+1”双主体培养。近年学院利用暑假开展铁路订单教学,先后有1000余名铁路订单班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2009届毕业生订单班中77.66%是铁路订单。去年广东城际铁路在学院下达三届订单800人。
二是“地铁全程就业订单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品牌效应,引来了地铁企业从大一新生中就开始选拔学生进入订单班,在教学计划、师资、实习、考核和教师进修等方面实行校企深度合作。现已有1160多名学生分别进入武汉、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地铁企业订单班。
三是“富士康‘三奖’就业订单模式”。学院与富士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选定300人实行订单培养,企业设立了富士康助学金、富士康卓越奖学金、富士康奖教金,常年派驻技术人员到校协助教学,并调拨了富士康生产线,作为订单班实训设备。
订单模式的拓展,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7.3%。在校生现已有40%进入各类订单班,呈现出订单分布广、数量大,企业优的局面。武汉地铁、无锡地铁、富士康等企业订单已经签到了2013年。
为学生和企业服务是学院就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服务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学院发起组建的湖北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等2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14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为了打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难的局面,学院院长亲自带队,奔赴十多个省市回访企业,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依岗设置课程内容,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确保毕业生质量满足企业需要。
二是服务铁路春运暑运。应铁路春运和暑运的急需,学院每年选派学生支援铁路春运、暑运。2008年学院1700余名师生奋战在全国抗雪救灾铁路春运第一线,为抢运广州滞留旅客、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获得湖北省“抗雪救灾先进单位”称号。去年和今年,又有千余名学生进入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北京西站支援春运。主动服务企业的精神,感动了用人单位,武汉铁路局明确表示,学院毕业生“只要专业对路,适应需要,我们都接收就业”。
三是服务贫困生就业。一个学生的就业,情系一对父母,事关一个家庭。解决好学生就业,尤其是贫困生就业,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院重点推荐,使来自震区的12名学生顺利满意就业。2009年学院争取成都铁路局设置特批计划,一次性解决了30名贫困生就业,学生家长深情地说,“感谢学校帮我们脱了贫。”学院的做法得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的关注,他专门推荐特困生到学院就读。截止现在2010届毕业生中91%的贫困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
学院把就业工作放在学院办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了十多项就业制度,形成了就业工作的良性运转机制。
一是形成了就业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机制。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与日常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各院系成立了就业工作组,明确第一管理者就业工作责任,形成了就业工作的网状管理体系。
二是形成了招生、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2007年学院将分设的招生办、就业办合并设置了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统一履行学院招生就业工作职能。特别是把就业作为分劈招生计划的主要因素,在市场“找米下锅”,按需求“量身定制”,从源头上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三是形成了就业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学院在人员配置、干部结构、经费分劈等方面对就业工作给予倾斜,就业经费连年增加。同时将就业工作纳入部门和干部工作考绩、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观测点,激励督促,形成了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温总理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实施“2333就业工程”是学院落实总理教导,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要措施。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工作水平,服务企业,服务学生就业,让毕业生到国家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