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成效明显。
一是规模快速发展。目前,高职学院近1200所,年招生数300万人,在校生800多万人,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5年来,高职毕业生累计1400万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2006年底,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对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有别于本科学术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三是优化专业设置结构,按照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五是大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了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提高了培养能力。
六是开展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促进高职生源综合素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肩负新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加剧,我国面临资源短缺,产业升级,环境面临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就业和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有力举措。
第三,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人力资源强国,首先是高等教育强国。总结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结构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各类高校相互促进、各具特色、健康发展的格局。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旋律的新的发展时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社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适应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一是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是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战略举措。因此我们要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以职业要求设置课程是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是工学结合的表现形式;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半年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实践要求;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师资保证。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按照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以及吸引企业进校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的教师,引进企业工作实景和企业文化等等。
国家层面上,在评估方案的修改和教学团队的评审、名师的评审、精品课程的评审等方面,都提出了工学结合的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评审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做法。现在的关键是要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要有体制的保障和机制的创新。只有学校和行业、企业一起合作,才能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才能保证我们培养目标的实现,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期待高职教育能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有所创新。
不久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公布了新的评估方案。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方针基础上,新方案遵循了以下原则:
(1)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16号文件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逐步形成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2)采取“状态数据”加入校核查的评估方式。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3)引入多元评估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强调评与被评双方的平等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4)评估结论只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淡化结论等次,重在实际成效,不再过分片面强调硬件指标要求, 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把迎评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健全包括国家、省和学校在内的三级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和评价的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成立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的精神,40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职教指委”),以及我们委托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林业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测绘局、司法部等部门分别组建的6个高职教指委,自2006年4月以来,本着“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的宗旨,制定了工作章程和工作规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通过2年的运行,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别教指委划分不当。个别教指委业务范围过宽,工作难度偏大,如“农林牧渔类教指委”;个别教指委专业领域交*过多,业务方向难以区分,如“文化类教指委”和“教育类教指委”。
2.委员来源单一。从整体上看,来自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人员比重偏大,专业与相应行业企业结合不够密切,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改革方向体现不够充分。
3.委员工作变动较大。个别委员因为自身原因提出了辞职申请;少部分委员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难以参加教指委的活动。
4.教指委委员间开展工作,尤其是协同开展工作时,缺乏相对固定的人员负责沟通、组织与协调。
针对上述情况,经与各教指委及相关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反复协商,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整:将“农林牧渔类教指委”分设为“植物生产类教指委”和“动物生产类教指委”;合并“文化类教指委”和“教育类教指委”为“文化教育类教指委”;吸收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各教指委增设秘书长1名。
在调整中,为体现代表性,同一地区的委员不超过两名,同一学校在同一委员会只保留一名委员。因此调整的人员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我们想,大家都是热心于高职教育的专家,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大家会熟悉起来,同时也有利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互相学习交流。
第一,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理论研究,成为宏观管理教学工作的依靠力量。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新,在其建设和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革和探索,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而教学方面的制度设计、政策制订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指导委员会要进一步组织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本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质量保障研究等,用研究成果来指导高职高专教育。
第二,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格,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学术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应当从当前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投入其中。一是要坚持高职院校的定位,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院校办出色。
二是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创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高职教育充满活力和创新力。
第三,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实现高校规范教学管理的推动力量。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提高质量。这要求教学指导委员会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第四,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积极推广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促进本学科领域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质量保障措施的推广运用。采取各种形式,及时收集本学科领域教学、科研、招生和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各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经验交流,构筑信息交流的平台,为高校提供信息服务。
我们希望也相信各位教指委的主任、秘书长能够一如既往,以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广大专家,投入到我们教学改革中。
再次感谢大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