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简称北京交院)2015届毕业生高文燕顺利就业,成为北京首发集团的一名信息员。“三年来,母校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的实操训练,使我比较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从一名学生过渡为一名职业人。” 高文燕是北京交院近年保持97%以上就业率的受益者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面临总量与结构的双重压力。作为一家行业办学的职业院校,北京交院就业率何以佳绩连连?近日,记者走进这所院校一探究竟。
集团化办学“出口畅”
北京交院主校区坐落在北京市大兴区,2009年10月16日,随着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学院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改革发展之路。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是北京市首个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职教集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北京交院党委书记、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理事长李怡民介绍说,管委会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八家大型国有企业组成,理事会由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组成,覆盖北京交通运输全产业链。
“集团化办学成为就业率攀升的加速器。”北京交院副院长贾东清告诉记者,就业工作得到三个层面的支撑:一是政府层面,市教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力社保局在政策和资金上鼎力支持;二是行业层面,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若干个协会从专业角度建言献策;三是企业层面,北京地铁、北京公交、首发集团、祥龙集团等国有企业加盟职教集团,每年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北京交院每年毕业生近2000人,供不应求。“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携手搭建就业平台,为高就业率奠定了基础。”贾东清说。
在集团化办学的框架下,院校与企业实现了需求对接、资源共享,职业院校之间形成了上下游合作关系,共同围绕企业需求办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五大平台:“师资互动平台”解决了“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招生就业平台”实现了对人才需求的准确把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平台”使学生拿“双证”更有保障,“科技研发推广平台”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了丰富、多元、立体、务实的招生就业工作体系,从而实现了职教集团内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层次融合。
通过五大平台,校企合作更加紧密,集团化办学内涵更加丰富,职教集团成为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北京交通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对此,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深有感触:“集团化办学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特别是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积极帮扶的做法令我深受启发。我们将全力以赴深化校企合作,为推动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院校做好就业工作,深化校企合作最为关键。”北京交院党委副书记施建年感慨地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早在1994年,学院就开始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学院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
校企合作接地气节节高
“第一阶段是设备敏感期,校企双方的关注点主要是设备和投入。我们与丰田公司、巴斯夫公司合作,企业无偿提供了大量先进设备,为学校开展教育改革奠定了硬件基础。”施建年说,在企业指导下,学院开始对汽车专业进行教育改革,并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200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
接下来进入了技术敏感期。学院引进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改造,保证专业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相一致。2004年9月,丰田公司全面导入TEAM21教育培训体系,双方合作建立了“丰田品牌班”,以订单培养方式为丰田公司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开展TEAM21教学,学院教师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打造了一直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理念敏感期,学院开始关注合作企业的教育培训理念。通过与英国魁维亚公司、上海通用公司合作,学院转变传统的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如在专业设置和改革上,将市场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作为指向标,把行业和市场对毕业生的欢迎度作为检验教研教改和专业建设成果的标准。为此,学院专门成立市场部和课程开发工作室,深入行业摸情况,开展市场调研,反馈回来的信息为教研教改提供第一手资料,职业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目前,校企合作进入服务敏感期,学院开始更多地站在行业、企业需求角度办学,并给予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学院与香港地铁公司的合作最有代表性。2006年10月,学院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港铁(国际)轨道交通培训有限公司签署备忘录,引进香港地铁公司的人员培训课程,学院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融入企业培训文化,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填补了国内职业教育的空白。
二十一载校企合作之路,北京交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大幅提升,提出立足于为国内外一流企业和新兴交通产业服务,明确了“为交通行业培养知识型的能工巧将”的改革目标,实现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价值同步飞跃。
2014年9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交院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过3年工学交替学习,首届试点班毕业生将走上北京地铁运营中控员岗位。
现代学徒制培养“准员工”
记者了解到,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所以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因为北京的城轨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才需求巨大,亟待培养一支符合企业需求、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
据贾东清介绍,试点班重点培养合作企业核心岗位人员对“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确保生源质量,北京交院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原则,开展联合招生招工,并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组织教学实施等。教学任务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实现“教师与师傅”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双方共同明确哪些知识在院校完成,哪些技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为实行“教室与岗位”共同育人提供基础。对于不同专业,根据业务模块的难易程度与企业培养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去年9月,北京交院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启用,全部按照北京地铁运营的真实环境进行设计建造。据介绍,大约50%的时间学生将在这里学习知识,另外5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
为适应现代学徒制建设,北京交院正在开发适合年轻人和城轨行业特点的“微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微课程”为载体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将大大激发学生潜能。据介绍,学院已经申请400万元财政资金,专题开展试点班课程设计、“微课程”软件开发等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