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院校要闻  机构简介  管理制度  政策指导  会议培训  理论探索  产教融合  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  下载中心  专题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院校要闻>>正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多平台、协同创新有突破
2012-12-13 00:00 Admin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日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交职院”)交通信息技术2012年技能竞赛活动月暨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全面启动。今年,参与本次大赛冠名赞助企业达到17家,比赛项目19项,参赛选手900多人次。这种常态化的校企共同搭建技能大赛平台,已成为该院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载体。据统计,近3年,广西交职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6项、全国三等奖4项、广西一等奖17项、广西二等奖26项。

面对这样的成绩,应邀观摩大赛的广西教育厅高教处莫少林处长一语中的:“学院组织技能大赛,企业积极响应,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合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双赢互动机制,这是学院认真贯彻实施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生动实践。”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形成了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月,这正是该院政校行企多方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机制体制、助推内涵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新体制机制 校企亲密合作

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据了解,在具体实践中,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仍需理顺,依然是不少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

如何化解校企合作角色认知误区,使校企双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如何形成校企合作双赢的体制和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广西职院院长温宗胤表示:“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的重要切入点,校企深度合作则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使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实现持续发展,就要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新模式,以此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在校企合作制度的探索和实践上,广西交职院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早在2002年,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2004年,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将企业的项目引进课堂,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打下了实践基础。2007年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学院有意识从以新校区建设与扩大招生规模为主要特征的“规模建设”转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和丰富校企合作内涵,推进学院发展转型成为普遍共识和迫切任务。2008年,学院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从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重要突破。学院党委书记张尔利介绍说:“我们所成立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是加强学院、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和人才培养,共商合作发展建设事项的机构和平台”。

理事会成立之初,广西交通运输厅相关职能处室、全区14个地市公路局、交通局、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及部分其他企业共54家企事业单位主动加入理事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过程与教学考核评价,到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技术支持、产品研发、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设备投入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形成了共同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构建合作平台 协同创新发展

作为主管机关,广西交通运输厅对学院推行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寄予厚望:通过合作发展理事会这个平台,充分听取、采纳、消化各理事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充分整合各理事单位的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事会几年来的实践效果看,作为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理事会内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从而形成招生链、就业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人才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促进各成员单位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主要构建了以下几个平台。

一是培养方案校企共定平台。引入行业和企业的工作岗位标准,根据合作企业“毕业即能上岗”的要求加强了实践课程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近年来,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学院对专业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新设了工程机械、港口机械、轮机工程、城市轨道、航海技术等近10个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二是订单培养校企共赢平台。为了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院以人才“订单培养”为切入点,先后成立了企业冠名的“丰田班”、“博世班”、“八桂班”等20多个订单班,力求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以前我们找企业,企业躲,以为我们是来要钱的;现在企业找我们,请我们为他们培训急需的人才。特别是广西黄金水道建设过程中,许多航运企业纷纷向我们提出‘订单’,要求我们为他们‘订单培养’大批航海、轮机等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谈起近年来校企合作的这种变化,广西交职院院长温宗胤句里行间透露出一股“苦尽甘来”的意味。对于此,广西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感触更深,他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来,从最初的人才招聘到订单培养,再到共建实训基地和成功申报专业,合作不断深入,几年来学院为公司输送了150余名优秀毕业生,已逐渐成为各岗位优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双方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

三是人才资源校企互通平台。学院先后从合作理事会企业中引进了620名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等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三年来,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员工培训,为理事单位提供社会服务项目600多项(次)、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

四是实践教学校企共管平台。学院始终坚持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这个平台,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建设近20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2009年6月成功引入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学院第一个“校中厂”, 为师生开展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五是技术成果校企共享平台。近三年来,学院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申报立项广西自然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6项,自治区教育厅科研、教改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00多万元。由校企双方组建的专兼结合的技术团队成为学院、成员单位解决教学、生产技术难题的重要保障。近三年,学院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超过50项。

牵头试点先行 辐射作用凸显

广西交职院自2008年起推行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发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关注。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2010年会议上,广西教育厅副厅长黄宇对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为广西甚至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时任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黄华宽表示,将举全厅之力,支持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建设。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在全国范围启动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并确立了一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成功入选该批试点项目,广西交职院被确定为该试点项目的牵头单位。

2011年9月,试点工作在广西15所高职院校全面启动,广西交职院开创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模式开始在全区推广。截至2012年8月,该项目的15所参与学校均已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事事会(或职业教育集团),累计共有900多家行业企业参与。按照广西教育厅设定的规划目标,在为期6年的试点周期里,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促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鼓励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力争在自治区80%以上的高职院校中建立起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并形成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的长效机制。

广西交职院推行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四年来,助推了学院内涵式发展,增强了学院办学活力,创新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广西交职院交通信息工程系09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李应海,在由教育部和工信部主办的瑞萨杯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毕业后,他凭借在学校练就的一技之长,进入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一家下属子公司从事电子专业工作。他说,在校期间,他跟着老师全程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发,参加了几届校企联办的技能大赛,得到了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工作后感到得心应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校企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是一个重要特征。广西交职院将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形成行业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行业建设、企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生产检测、技术培训、传承交通文化于一体的,具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区内一流、西部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信息  |   管理制度  |   下载中心

Copyright© 2008-2019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