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院校要闻  机构简介  管理制度  政策指导  会议培训  理论探索  产教融合  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  下载中心  专题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院校要闻>>正文
共需共赢:校企合作“王道”——“同望杯”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造价技能大赛侧记
2011-10-17 00:00 Admin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中国交通报》记者 刘布阳

行业的人才需求、院校的办学需求、企业的发展需求,三方面的需求如何同步满足、实现共赢?10月12日至13日,“同望杯”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造价技能大赛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报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围绕校企合作话题与大赛与主办方、承办方、参与方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从各方对这次比赛的满意度来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正在步入新天地。

技能大赛已成职业教育“重头戏”

“同望杯”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造价技能大赛由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教指委路桥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望)协办。来自全国的27家高职院校、84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分获前六名,其中,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还获得了广东同望颁发的特别奖。

据了解,这次大赛是近年来教指委组织的参与范围较大、组织水平较高的职业技能大赛之一。大赛以国家职业标准“公路工程造价”中高级技术应用性技能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并结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生产实际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的考核。每位选手均参加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记者在技能操作考核赛场看到,参赛选手要按照真实的施工图纸和预算任务书要求,进行工、料、机价格的计算,最后用工程造价软件输出报表。所有的考试内容与实际工程建设单位的造价师岗位的工作完全相同。

据了解,这种几近实战的技能大赛正日益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受到越来越多职业教育院校、企业、学会的重视和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将通过共同举办技能大赛,建立更加牢固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企合作模式。

据出席本次大赛的四川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他同时强调,校企合作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各方面应积极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

院校:校企合作应不断寻求“共赢点”

接受采访的很多院校领导反映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些企业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与院校合作不能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还可能影响正常生产。教指委路桥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柴金义认为,这说明校企合作双方没找到“共赢点”。

柴金义介绍,职业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必须符合市场需要;用工单位则要不断引进符合生产、管理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方能满足发展需要。校企合作双方能够找到共同的人才需求结合点,合作才能建立。目前来看,较为成功的校企合作方式是企业赞助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或实训室,以及开设“订单班”等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运输行业也被计算机、网络覆盖,行业建设、管理领域开始大量需求既懂建设、管理专业技能又懂各种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院校敏锐地感受到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并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但与市场同步的新专业、新技能所需的新设备、新师资从哪来?自然是依托与市场同步发展的相关企业帮助解决办学的新需求。许多院校开始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子。

在推进专业建设、教学设备与市场同步方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再现流程、仿真实境”的思路建设校内学习训练中心,引企入校,并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了设备更新与市场同步,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共享的机制,增强了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新形势下,院校和企业都希望促进师生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促进教学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同时引导行业和用户参加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实用培训。为此,举办技能大赛渐成院校和企业携手并进、共赢市场的新手段之一。

企业:校企合作也是培养未来用户

企业的嗅觉更加灵敏,一些新兴的信息化产品和技术服务企业看中了交通院校可观的办学规模、紧跟行业需求的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大多走向企业的用户市场的种种优势,开始寻求与交通院校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以期在交通行业树立品牌并抢占相关市场先机。广东同望便是校企合作的积极参与者。

广东同望常务副总裁邓小姝介绍,广东同望从2000年就开始与院校开展合作,最初的形式是在院校设立奖学金,提供教学软件、派师资到校讲专业课等,并逐步赞助全国10余所高等院校和近30家职业院校成立了工程造价、网络计划软件等实训基地。去年,广东同望在珠海主办了首届校企合作论坛,与来自全国的28家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决定通过赞助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据邓小姝介绍,广东同望对在校企合作中所能获得的利益定位在前瞻性、战略性高度,主要有三点期待:

一是为企业自身发展储备人才。广东同望在全国设有27个办事机构,需要大批懂得相关专业知识的管理、营销人才,合作院校的人才输出大大满足了同望的人才需求。

二是为企业培养潜在用户群。交通院校毕业生大多在交通行业就业,经过同望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就业后基本都能直接胜任相关工作,并对同望产品保持一定忠诚度,这些学生必将成为同望日后的产品用户群。

三是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度。由于交通院校与行业关系密切,通过校企合作,同望不断得到院校和师生认可,并将进而得到交通行业用人单位认可,这将有利于广东同望在交通运输行业树立良好品牌,从而带来更多商机。

师生:参赛促进了教学相长

这次技能大赛的组织过程历时半年多,参赛的27家院校在组织预赛时均采用“海选”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老师康健华担任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据她介绍,道桥系近1000名学生全部参加了预赛,此前半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强化学习和训经以及四轮严格筛选,虽然只有3位学生参赛,但其他学生的收获也是非常大的,最突出的收获是将日常学习的各门课程,如勘测设计、识图、施工技术、旋工组织设计等单科知识串连成能够应对实际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很多学生虽然没能成为参赛选手,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普遍都有很大提升。

湖南交职院参赛学生唐爱华的指导老师表示,参加这样的实用性很强的技能比赛,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改进教学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些参赛选手即将面临毕业,赛后接受采访时普遍表示,通过这次参赛,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得更扎实了,对找工作更有把握了。

相关院校和广东同望在采访中均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本次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使各方面看到了院校、企业只有找准需求“共赢点”,才能合作得长久有效。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信息  |   管理制度  |   下载中心

Copyright© 2008-2019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