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院校要闻  机构简介  管理制度  政策指导  会议培训  理论探索  产教融合  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  下载中心  专题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关于举办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19-04-29 00:00 Admin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各有关职业院校: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精神,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领域的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选择。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主办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赛承办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大赛技术支持:CVEIA职业教育创新联盟、深圳市中诺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联时代创客(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蓝教育学院

二、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为团体赛事,每支队伍由3—5人组成,指导老师1—2人。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本次大赛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其中,创意组参赛对象以相关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或为主,创业组以相关职业院校五年以内的毕业生为主。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创意组。参赛项目应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项目内容及主要服务领域应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相关领域;至2019年5月31日,团队成立小于六个月;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生。

(二)创业组。参赛项目内容及主要服务领域应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成型产品和有较好的运营数据;至2019年5月31日,团队成立大于六个月;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或企业法人代表须为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

校级初赛和报名时间:5月1日—6月15日

网络复赛时间:6月15日—7月1日

全国总决赛时间:7月15日

全国总决赛地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竞赛方式

本次大赛采取校级初赛—网络复赛—全国现场总决赛的三级赛事。其中,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自行组织,并推荐不多于10个项目(其中至少有2个创意组项目)参加网络复赛;网络复赛由组委会组织,通过网络公示项目资料及评委线上评分的形式开展,并根据各院校推荐项目的总量择优选拔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以现场展示、专家评分等方式进行。

五、奖项设置

竞赛奖项设置团体奖,团体奖根据参赛代表队总得分进行排序,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金奖占比5%,银奖占比10%,铜奖占比15%。金、银、铜奖分别对应一、二、三等奖。

授予获得金、银、铜奖的团体赛参赛选手获奖证书,授予获得金奖参赛队的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大赛所有获奖证书、奖品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颁发。

六、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彭 斌

联系电话:0755—26544586/18617021135

电子邮件:pb@ns-china.net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登录“http://hlwjt.ns-china.net:81”进行报名。

附件: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9年4月26

附件:

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一、竞赛名称

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竞赛时间

校内初赛及报名时间:2019年5月1日-6月15日前

网络复赛:2019年6月15日-7月1日

全国总决赛:2019年7月15日

三、全国总决赛地点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29号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CVEIA职业教育创新联盟、深圳市中诺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联时代创客(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蓝教育学院

五、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为双创教育及专业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选择。拟举办第三届“互联网+交通”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六、竞赛目的

本次赛项基于全国职业院校展开,可以深度将交通运输类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达到“专业+双创”的目的。

(一)以赛促学 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二)专业与双创相融合。致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深度紧密融合,促成“互联网+交通”的新形态,服务地方交通运输产业、技术技能的增效升级。在推动“专业+双创”相融合,挖掘更多具有潜力基于交通运输与双创结合的创业项目,并给予更多的孵化支持。

(三)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大赛为牵引,带动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赛赛相连相互融合。本次大赛的赛制将会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参考,突出核心为“专业+双创”相融合,为创新创业团队打造一个能够自我提升锻炼、产品项目打磨的平台。

(五)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联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七、竞赛创新

(一)竞赛内容选择赛项重点考核的内容为项目内“专业+双创”融合的重要性,专业技能分数占总分的40%,有效的选拔出基于专业与双创结合的创业项目。

(二)竞赛资源对接大赛不单单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展示平台,更为高校带来了“双创”教育发展趋势导向,指引高校探索“双创”教育新载体。通过双创大赛,越来越多投资机构看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

(三)竞赛持续响应增加竞赛在全国的持续影响力,计划在竞赛举办的前期,在承办校举办优秀智慧交通双创项目展示活动,让更多优秀的双创项目得到展示与推广,策划和组织创新创业投资论坛、峰会、路演、沙龙以及其他大型活动,构建大学生交流的平台。

八、组织机构

本赛项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主办方组织专家团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和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给予处理。

九、参赛项目及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十、参赛对象及组别

1.本次赛事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参赛。

2.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本次大赛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3.组别:

(1)创意组

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

项目内容及主要服务领域应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相关领域;

至2019年5月31日,团队未注册,且成立小于六个月;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

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创业组

具有较好的成型产品和有较好的运营数据;

参赛项目内容及主要服务领域应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相关领域

至2019年5月31日,团队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成立大于六个月;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或企业法人代表;

须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14年之后毕业)。

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团队持股比例的项目,不能报名参加职教赛道。

大赛以创业计划小组(团队)形式参赛,大赛要求各院校参赛者自行组成跨学科、跨年级,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

报名团队人数3-5人,指导老师2-3名。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十一、大赛整体安排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选拔、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复赛由组委会组织,通过网络公示项目资料及评委线上评分的形式开展,全国总决赛在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各院校组织报名

1.参赛团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登录“http://hlwjt.ns-china.net:81”进行报名。每个院校项目申报不多于10个项目其中创意组项目不少于2个参赛项目。

2.大赛评委会对各院校申报的参赛项目进行评审,对参赛者自身条件进行审核。若发现参赛项目不符合参赛条件或弄虚作假的,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校级初赛

校级初赛通过官网进行报名,报名完成后,各参赛院校自行内部组织,最终每个院校遴选出10个项目(其中创意组项目不少于2个)进入全国复赛。

(三)全国复赛

c 全国复赛通过官网进行报名,报名时需网上提交《参赛推荐表》、《项目申报书》(从报名平台下载)、《商业计划书》、一分钟展示视频、项目展示及答辩的PPT文件。报名完成后,组委会将会统一分配评委账号,安排在时间段内进行项目打分、项目评价,通过网上评审,最终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四)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将会邀请全国入围团队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铜奖。具体如下:

(1)全国总决赛路演环节每队共10分钟,5分钟项目汇报,5分钟答辩环节。

(2)为队长进行路演,此环节其余队员可在台上补充,提问交流环节3人一起参与。

十二、竞赛日程

阶段

项目

日期

备注

初赛

校级初赛

5月30日

自行组织

全国网络复赛报名等

6月15日前

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上传团队资料及项目资料参与院校线上报名。

7月1日前

统一分配评委账号,安排在时间段内进行项目打分、项目评价,通过网上评审最终根据组委会名额入围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

报到

7月14日

全国总决赛

7月15日

路演准备

赛前半个月

撰写商业计划书,制作路演PPT,进行团队路演练习

宣传录制

赛前15天

录制团队介绍、项目介绍。

现场路演

竞赛当天

进行现场路演答辩环节

成绩公布

赛后1天

线上线下同步竞赛成绩

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官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官网”查看相关信息。

十三、评审规则

竞赛在本评分规则、要点、内容下进行评分,最终得分去除评委打分1个最低分与1个最高分,最终团队得分为评委平均分。评分标准:优秀:100—85分,良好:85—70分,一般:70—55分,差:55—0。

(一)创意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专业技能

项目展示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在项目的每个环节都突显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领域内的领先与核心优势、核心竞争力。

40

创新创意

项目突显创新创意的价值。强调利用新型技术在项目上的运用于结合,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35

团队情况

考察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外部合作企业与导入资源与项目、团队的关系。

10

商业模式

项目需要具有盈利性,并且具有相对稳定化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构建,强调商业模式的独特性,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10

带动就业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带动就业人数。

5

(二)创业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专业技能

项目展示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在项目的每个环节都突显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领域内的领先与核心优势、核心竞争力。

40

创新性

项目突显创新创意的价值。强调利用新型技术在项目上的运用于结合,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20

团队情况

考察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外部合作企业与导入资源与项目、团队的关系。

10

商业模式

项目需要具有盈利性,并且具有相对稳定化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构建,强调商业模式的独特性,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10

带动就业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带动就业人数。

20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机构、孵化器(科技园、产业园、众创空间、加速器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十四、奖项设置

大赛两个组别(创意组、创业组)分别设定金奖5%,银奖10%、铜奖20%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信息  |   管理制度  |   下载中心

Copyright© 2008-2019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 All Rights Reserved